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七专题会场|高层次专家报告|稳定检索】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国际学术会议(SDER 2025)

HOT.gif 院士等高级别专家报告 HOT.gif 

HOT.gif 七大专题分会场,诚邀报告参会 HOT.gif 

HOT.gif 会议论文由SAE出版,稳定见刊检索 HOT.gif 


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国际学术会议(SDER 2025)

202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ergy Resources

2025年8月1-3日     中国·深圳


image.png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sder.org

会议时间:2025年8月1-3日

会议地点:中国深圳

最后截稿:2025年7月25日24时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5-10天

提交收录:EI Compendex、Inspec、Scopus



image.png 大会简介

为应对全球变化与能源转型的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国际学术会议(SDER 2025)将于2025年8月1-3日在中国深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绿色低碳能源创新技术研究所承办,旨在为全球学者、企业代表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能源资源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会议下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储能、地热、氢能、低空经济七个专题分会场,涵盖能源转型与低碳技术的核心议题。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及政策制定者,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技术展示、海报展示等形式,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行业实践与政策经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将为本次会议注入活力与创新精神。我们诚邀全球各界人士齐聚深圳,共话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的未来,携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创美好未来。


image.png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png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
承办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绿色低碳能源创新技术研究所.p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绿色低碳能源创新技术研究所
协办单位
zh-hans_logo.png南开大学.p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南开大学
广州能源所.png港理工logo.png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LOGO.png
中山大学



image.png 大会主席团

名誉主席

何继善院士-116.png

何继善

教授/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何继善,1934年9月生于湖南浏阳,汉族,中 共 党员。地球物理学家、工程管理学家。目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 从事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60多年,是我国电磁勘探领域的开拓者,引领了国际地球物理学前沿,建立了集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应用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电磁勘探方法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电磁勘探从“引进应用—跟跑学习—领先国际”的跨越,成为地球物理探测的“中国范本”。广域电磁法等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热能、煤炭、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工程地质条件、隐患的勘察,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会主席

赵天寿院士--116.png

赵天寿

讲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

南方科技大学

赵天寿,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Fellow、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大工程学杰出研究成就奖。入选Clarivate/Thomson Reuter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主编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顾问编委。

赵教授长期致力热质传递理论和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大需求,围绕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等流体电池储能装置中能量传递与转换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电池储能系统中热质传递和电化学能量转换的耦合理论,提出了热、质、电子及离子协同传输方法,突破了高功率流体电池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可充放电的液态能量载体储电的新方法,发明了充、放电装置彼此独立的新型储能系统,取得了系统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同时跃升,将在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解决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问题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image.png 主旨嘉宾

赵天寿院士--116.png

赵天寿

讲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

南方科技大学

赵天寿,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Fellow、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大工程学杰出研究成就奖。入选Clarivate/Thomson Reuter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主编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顾问编委。

赵教授长期致力热质传递理论和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大需求,围绕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等流体电池储能装置中能量传递与转换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电池储能系统中热质传递和电化学能量转换的耦合理论,提出了热、质、电子及离子协同传输方法,突破了高功率流体电池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可充放电的液态能量载体储电的新方法,发明了充、放电装置彼此独立的新型储能系统,取得了系统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同时跃升,将在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解决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问题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张明明.jpg

张明明 

教授/绿色低碳能源创新技术研究所所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作为万人领军人才、国家优青、中国科学院百 人计划、深圳市“孔雀计划”A类人才,科技部国家科技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主任、IEEE PES新能源技术分委会副主席、《Renewable Energy》副主编,围绕大型风电叶片流动控制与创新设计、高可靠风电机组设计及智慧风电场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主持科技部863、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基金委优青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 人计划”、先导专项课题等。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1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60篇;国内外学术邀请报告20余次;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AIAA青年学者科技荣誉奖,百 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 院科技贡献二等奖,中国能源创新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奖励10余项。

Bernd R. Noack.png

Bernd R. Noack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国家级人才教授

Bernd R. Noack,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家级人才教授,人工智能与空气动力学团队负责人,同时在柏林工业大学保留其教授职务以及湍流控制系主任职位。Noack教授团队专注于湍流控制和气动力学优化的研究,旨在推动更安全、更环保的地面和空中交通运输。教学方面,Noack教授致力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有关人工智能及空气动力学系统控制的课程。近年来,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将人工智能与先进的激励器和传感器硬件相结合的流动控制技术。应用重点之一在于与低空经济结合,以无人机和空中出租车为基础,与工业界开展密切合作。

Noack教授以卓越的成绩获得其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德国最年轻的空气动力学博士,并荣获雨果-登克迈尔奖(Hugo-Denkmeier award)。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工程湍流控制领域的各大全球领先机构,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ax-Plank Society)、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联合技术研究中心(United Technologies Research Center)、柏林工业大学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同时也有着在欧美及澳洲其他高水平研究机构的任职经历。Noack教授已发表了300多篇参考出版物,其中包括2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6本著作以及15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有29篇研究论文已成为引用经典,最近的一篇论文已成为排名第1的流体力学期刊中的最高被引论文。Noack教授还曾荣获数十项国内及国际奖项,如被Research.com评为中国及全球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领域顶尖科学家之一,此外他还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作为CNRS研究主任获得了首届ANR流体力学领域卓越主席奖,并且是2005年国际应用数学与力学协会年度冯·米塞斯奖唯一得主。


image.png 专题分会召集人

序号专题会场召集人及其单位
1创新风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前沿

张明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李晔 南方科技大学
2高效太阳能利用与多场景应用

赵颖 南开大学

秦彩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3生物质能转化及绿色能源体系黄振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4储能技术创新与能源系统优化

李文甲 南方科技大学

魏磊 南方科技大学
5地热能开发与综合利用新进展纪冬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6

氢能生产、存储与应用的未来愿

徐心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安亮 香港理工大学
7低空经济赋能绿色能源与产业创新

卢镇波 中山大学

张炳夫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注:可点击专家姓名,查看专家信息


image.png 征稿主题

(一)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技术:新能源材料、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系统、氢能源技术、燃料电池系统、可持续能源工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储能、地热、氢能)

(二)储能与能源管理技术:储能技术、电池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能源系统优化、能源效率提升技术

(三)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解决方案、绿色推进、碳中和交通技术与政策、车辆热管理

(四)其他相关主题:智能制造、工业节能、智能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低碳排放、生命周期评估 (LCA)、环境影响分析、航空航天领域的能源效率、低空经济等


image.png 论文出版

(一)会议论文集

SAE.png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后,符合出版社征稿要求的论文将提交至SAE Technical Paper (ISSN: 0148-7191)出版,见刊后并提交至EI Compendex , Scopus检索。该刊物检索稳定。

◆会议论文不得少于7页,论文模板及检索须知下载: www.ais.cn/attendees/material/3IAAMQ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会议秘书;

◆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

◆ 作者可通过CrossCheck, iThenticate查重或其他查重系统自费查重,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搞,将由作者自行承担;

◆ 投稿入口: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3IAAMQ 或点击图标

image.png

(二)SCI期刊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推荐至以下SCI期刊发表:

Journal 1: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ISSN: 1614-6832)

Journal 2: Renewable Energy (ISSN: 0960-1481)

Journal 3: Journal of Catalysis (ISSN: 0021-9517)

投稿入口:www.ais.cn/sciPaperPro/contribute/147/1

*请用WORD(.doc)格式投稿,排版暂无严格要求,通过审核后,给出论文模版后再正式投稿。邀请码:C8298

艾思编译可为您提供翻译、润色、排版、降重、定制修改等服务,助您快速发表,请详询会议秘书处。



image.png 会议日程

日期时间内容
2025年8月1日(周五)14:00-17:00

报到注册

2025年8月2日(周六)09:00-12:00主题报告
12:00-14:00午餐时间
14:00-17:30专题分会场报告
18:00-19:30晚宴
2025年8月3日(周日)09:00-18:00学术考察(待定)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可有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其他作者可另行注册;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SDER 2025-报告信息收集表Template.doc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6、报名参会:请点击www.ais.cn/attendees/toSignUp/3IAAMQ 或以下图标进行报名参会:

注:学生参会,请提供学生证明,如:学生证等。

image.png


image.png 注册费用

类别常规注册费(人民币)

早鸟注册费(人民币)

需在2025年6月15日前完成缴费

常规会议论文投稿(7页)3800元/篇3400元/篇
超页费(第8页起算)400元/页400元/页
非学生参会,不投稿2000元/人1800元/人
学生参会,不投稿1200元/人1000元/人
加购论文集500元/本500元

备注: ①每篇文章注册费含一本纸质版会议论文集与一个免费参会名额,其一作者参加会议无需缴费,其他作者或陪同人员需缴纳参会费;② 优惠不可叠加。学生需提供有效证件,如学生证;③多篇投稿可获优惠,详询会议秘书处; ④被录用且完成注册的论文,如需申请撤稿,将扣除30%的手续费;⑤注册费用含会议资料费与用餐费用,会议期间的差旅、住宿费用自理,会议用餐安排待定;⑥如使用早鸟优惠的订单,请在付款前,联系会议秘书修改早鸟报价。



image.png 联系我们

会议秘书:AEIC陈老师 Sukie,投稿请填写推荐码【C8298】

手机/微信:19022043304

会议邮箱:ICSDER@163.com

AEIC陈老师 Sukie.jpg

陈老师微信

项目销售一组(土建地交).png

秘书处微信



最近参与
  • *帅
    投稿
  • a*******2
    参会
  • 郭*源
    投稿
  • a*******9
    投稿
  • a*******8
    投稿
  • a*******3
    投稿
会议知识
更多知识
期刊有什么用
期刊有什么用?期刊作为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中的重要出版物,扮演着多种关键角色,对个人学者、专业领域以及广泛的学术社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用途。
如何参加专业学术会议
如何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会议对常见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国内国际都会定期举办一些学术会议,吸引各界学术人员进行参加,参会人员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论文,含金量高的论文也可能被EI数据库收录,下面学术顾问具体分享参加学术会议的渠道有哪些?
如何判别学术会议等级
如何判别学术会议等级?高校教师和研究生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学术会议通知和投稿征文通知。当然,很多会议都不是免费的。有些人不明就里,出于好奇或冲动而投稿,造成论文的版权被“没用的”会议占有而无法向“有用的”会议或期刊继续投稿,而且还耗费大量会议费和差旅费,经常后悔晚矣。那么,什么是没用的会议?什么是有用的会议?本文就此阐述如何判别学术会议等级。
如何设计学术会议海报
如何设计学术会议海报?在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制作一份会议海报来展示你的研究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海报是你与别人交流研究成果时的关键部分,也是成功科研生涯的重要元素。海报本身自带许多优秀的特质:思路清晰、内容精练,并且极易引起他人的兴趣。

热门推荐

绘图

课程

	 期刊-EE

期刊

IPICE

会议

本站由: 提供技术支持 [ 筹办会议 ]
【七专题会场|高层次专家报告|稳定检索】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国际学术会议(SDER 2025)
发送